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宗方济各 > 宗座劝谕《爱的喜乐》 >> 正文

宗座劝谕《爱的喜乐》

发表时间:16-09-27 来自:【台湾地区主教团网】 作者:教宗方济各  点击次数:82369

和蔼可亲

99. 有爱的人亦应表现温良,那是aschemonéi所指的意思。保禄是指有爱的人不会表现无礼,态度恶劣。反之,爱的处事方法和言行举止都是可亲的,不会显得刻薄无情,不愿使人受苦。谦恭有礼「是情感和公正无私的学校」,要求人们「陶冶其思想和感官,学习怎样聆听,怎样说话,有时也要学习保持缄默。」107可亲的态度不是基督徒可舍可取的,而是爱的基本要求之一,每一个人都「应该和悦地与别人在一起生活」。108在日常生活中,「如要投入另一个人的生活,即使对方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也必须表现温柔,不要采用侵略的方式,这有助获取对方的信任和尊重。(......)此外,越是亲密和深挚的爱,越是要求我们尊重对方的自由,静待对方敞开心扉。」109

100. 为了与人真诚相待,必须以温柔可亲的目光注视别人。如果心里悲观,或许是因个人心结使然,而只注目于别人的缺点和过犯,就不可能流露这样的目光。温柔可亲的目光有助我们不要过分注意对方的限度,尽管彼此不同,仍能互相包容,为共同目标而团结一致。亲切的爱能建立连系,培养关系,建构新的人际网络,建造坚固的社会架构。如此,爱日趋牢固,因为人与人之间若是缺乏归属感,我们将无法持守对别人的委身;结果所有人只会追求自己的便利,无法与人一起生活。反社会的人认为其他人的存在只为满足其需要,因此他们的说话不会流露亲切的爱。有爱的人说话会带来鼓励、心安、力量、慰藉和激励。耶稣也说这样的话:「孩子,你放心!」(玛9:2);「你的信德真大!」(玛15:28);「起来!」(谷5:41);「平安回去罢!」(路7:50);「不必害怕!」(玛14:27)。祂说的话不会侮辱别人、使人忧伤或忿怒,也不会轻蔑别人。我们也要学习在家庭里,像耶稣一样亲切地说话。

大方舍弃

101. 我们常说,若要爱人,先要爱己。然而,这篇赞歌指出,爱是「不求己益」的,意思是「不追求属于自己的事物」。这也可见于另一篇经文:「各人不可只顾自己的事,也该顾及别人的事」(斐2:4)。面对圣经如此清晰的指引,我们应避免视爱己为最崇高的行动。爱己可理解为我们应具备的心理条件,因为若是无法爱己,将难以爱人:「虐待自己的,怎能善待他人?没有比吝啬而自残的人,更为卑劣。」(德14:5-6

102. 圣多玛斯阿奎那解释说:「爱比受爱更适合于爱德。」110事实上,「爱(子女)至深的母亲,她们追求爱,胜过追求受爱。」111因此,爱可以超越公义,无条件的不断流溢:「借出,不要再有所希望」(路6:35)。最伟大的爱是为别人「舍掉性命」(参阅:若15:13)。这种使我们无条件地彻底交付自我的慷慨大方,是否可能呢?这当然是可能的,因为这是福音提出的要求:「你们白白得来的,也要白白分施。」(玛10:8

不怒从中来

103. 这篇赞歌的第一句邀请我们保持忍耐,不要对别人的软弱或过失立即表示不满,而接下来出现的「动怒」(paroxýnetai)一词,是指因外来刺激而内心感到忿怒。这是指内心一种激烈的反应,某种隐藏的怒意,使我们在别人面前处于防御状态,犹如对方是讨厌的敌人,而避开他们。让这种敌对的态度在内心滋长是没有益处的,只会带来不安,最后使我们孤立。当忿怒驱使我们抵抗不义,这是正当的;但当忿怒渗透我们所有待人处事的态度,却百害而无一利。

104. 福音邀请我们看看自己眼中的大梁(参阅:玛7:5)。身为基督徒,我们不应忘记,圣经不断告诫我们别心存怒火:「你不可为恶所胜,反应以善胜恶」(罗12:21)。「我们行善不要厌倦」(迦6:9)。我们或会心里动怒,但不一定要顺从怒气,并让忿怒成为惯常的态度:「你们纵然动怒,但是不可犯罪;不可让太阳在你们含怒时西落」(弗4:26)。因此,必须在一天结束之前,与家人和好。「应怎样与人和好?要下跪谢罪吗?不必这样!只须藉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动,表示心意,一家人便会和好如初了。只须轻抚对方,甚至不必说话。但必须在一天结束前,与家人和好。」112当有人困扰我们,我们心里首先应感恩,为对方设想,呼求天主解救和医治他们。「要祝福,因为你们原是为继承祝福而蒙召的」(伯前3:9)。如有必要对抗邪恶,我们要挺身而出;但无论任何时候,必须摒弃内心的暴力。

宽恕

105. 当我们容许这样的负面感受渗透五内,就会在心里酝酿怨恨。「不图谋恶事」(ou logízetai to kakón)是指「不记仇怀恨」。怨恨的反面是宽恕,积极的宽恕,尝试体谅别人的软弱,找原谅他们的理由,效法耶稣说:「父啊!宽赦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路23:34)。然而,人们往往倾向找出对方更多的过失,想象他们作了许多恶事,认为别人心怀恶意,以致怨恨不断滋长扎根。如此,夫妇的任何过错都会有损爱的关系和家庭的安稳。有时候,问题在于把每一个问题都看得同样严重,这会使我们对别人的缺点过分严苛,以至于不再是适当地行使自己的权利,或以正当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是执意报复。

106. 当我们受到冒犯或感到失望,宽恕依然是可能的,也是应当做的事,但没有人说是容易的。事实是「唯有借着伟大的牺性精神,才能维系家庭的共融,使之臻于完善。事实上,这共融要求每一个家庭成员慷慨开放,愿意彼此体谅、包容、宽恕、和好。没有任何家庭会不明白自私、不和、紧张和冲突会猛烈地侵害家庭的共融,有时候甚至使之遭受重创:因此家庭生活出现许多不同形式的分裂。」113

107. 今天,我们明白如要宽恕别人,先要认识和宽恕自己,这是一种释放的经验。我们的过失或亲人的批评,往往使我们再不懂得爱自己。我们因此疏远别人,避免与人亲近,对人际关系感到恐惧,并借着归咎别人感到虚妄的慰藉。我们应在祈祷中检视自己的过去,接受自己和自身的局限,甚至宽恕自己,好能宽恕别人。

108.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先要体验天主的宽恕,藉天主的恩宠而非个人的功劳成义。我们体验到那超越我们所有工作的爱,这爱时常给我们新的机会,不断提升和鼓励我们。如果我们相信天主的爱是无条件的,圣父的爱是不能买卖的,那么我们的爱将超越一切,因而能够宽恕别人,甚至是宽恕那些得罪我们的人;否则,我们在家庭生活中,再不能互相体谅、支持和鼓励,而导致家人关系紧张,互相报复。

与人同乐

109. 「幸灾乐祸」(chaírei epì te adikía)是指某种潜入人心深处的负面想法,就是因别人遭遇不义而心里高兴的恶毒态度,但紧接的一句表达了相反的意思:「与真理同乐」(sygchaírei te aletheía)。换言之,当我们看到别人的尊严获得肯定,他们的能力和成就获得欣赏,我们会因他们的益处而欢欣。为某些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他们只会与人比较和竞争,甚至这样与配偶相处,因对方的失败而暗喜。

110. 当有爱的人能够造福他人,或是看到别人万事顺遂,他就会感到高兴,从而光荣天主,因为「天主爱乐捐的人」(格后9:7)。上主特别喜爱那些为别人的幸福而欢乐的人。如果不学习为别人的益处而欢欣,而只是注目于自己的需要,那么生活将会缺乏喜乐,因为如耶稣所说:「施予比领受更为有福」(宗20:35)。家庭必须常是分享快乐的地方:任何成员遇上快乐的事,都相信家人必会与他同乐。

凡事包容

111. 在保禄的清单中,最后的四句都是「凡事......」。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如此,他强调爱是动态的,能够挑战主流文化,应付任何威胁。

112. 首先,保禄说爱「凡事包容」(panta stégei)。这有别于「不图谋恶事」,而是与言语有关,可以解作对别人的缺点「保持缄默」。这意味着不要妄下判断,并控制自己的冲动,不要作出严厉苛刻的判断:「你们不要判断,你们也就不受判断」(路6:37)。虽然这不是我们惯常的说话方式,但圣经提出这样的要求:「弟兄们,你们不要彼此诋毁」(雅4:11)。诋毁别人是为抬举自己,发泄怨恨和嫉妒,而不理会所造成的伤害。我们时常忘记中伤别人是大罪,是对天主严重的冒犯,因为这会严重损害别人的声誉,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因此,圣经对于控制言语提出严格的要求,指出舌头是「不义的世界」,「玷污全身,燃烧生命的轮子」(雅3:6)。它是「不止息的恶物,满含致死的毒汁」(雅3:8)。舌头可用作「诅咒那照天主的肖像而受造的人」(雅3:9),但爱促使我们顾全别人的名声,甚至是仇敌的名声。在维护天主的律法时,我们不要忘记这爱的要求。

113. 彼此相爱相属的夫妇必会为对方说好话,尝试展现对方美好的一面,而不注目于其软弱和过失。在任何时候,他们宁愿缄默不语,也不愿损害对方的名声。这不是表面的行为,而是诚于中形于外的行动;这亦非避重就轻,假装看不到对方的问题和弱点,而是能够保持心胸广阔,从对方的角度体谅这些软弱和过失,明白到这些缺失并不构成对方整个人。在关系上有不如意的事情,并不代表整个关系不好。我们应坦然接受:每一个人都是光明与黑暗纵横交贯的个体。对方不只是那些使我烦恼的事,绝不止于此。因此,我不要求对方的爱十全十美才欣赏它。我爱的是对方的真貌和潜力,以及其所有局限。然而,即使对方的爱有其缺陷,也不表示这爱是不真实和虚假的。他的爱是真实的,但有其局限,亦有其世俗的一面。如果我期望过高,早晚会发现对方不能扮演神明的角色,也无法满足我所有的需要。有爱的人会包容缺陷,面对所爱的人表现的缺点,懂得保持沉默。

凡事相信

114. 「凡事相信」(panta pisteúei)。根据经文的上下文,不应把「相信」理解为超性的「信德」,而应是现世的「信任」。这不只是说不要常常怀疑对方在撒谎或有所欺瞒。这基本的信任让我们看到天主的光在黑暗中照耀,就如在灰烬下烧得通红的火炭。

115. 这样的信任使自由的关系成为可能的。我们不需要控制对方,或是密切监视他的每一步,以防他逃离自己的掌心。有爱的人懂得信任,让其他人自由生活,不会试图控制、拥有和操控一切。这样的自由给予自主的空间,使我们对世界和新的经验保持开放,亦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深厚,而不会自我封闭,局限在小圈子里。如此,夫妇能够在家庭以外有所学习和领会,并彼此分享其中的喜乐。与此同时,这样的自由使夫妇得以真诚相待,因为当我们知道对方信任自己,并欣赏自己的美善,我们便会完全流露真我,毫不隐藏;可是,当我们感到对方时常怀疑自己,不懂体谅,也没有付出无条件的爱,那么我们便想保留一些秘密,隐藏自己的缺失和弱点,戴上一副假面具。反之,当家庭弥漫着爱和信任,那么不论遇上任何事情,家人依然彼此信任,各人因而愿意展现真正的自我,自然而然地摈弃欺诈、虚假和谎言。

凡事盼望

116. 凡事盼望(panta elpízei)意指不会对未来感到绝望。承接之前的经文,这一句的意思是对别人的改变怀有希望,总是盼望他们会逐渐成熟,其美善终有一天如花盛放,其潜能会在某天发芽成长。这不是说现世的一切都可以改变,而是意味着接受一些与期望不符的事物。天主可能会以某人的曲线划出直线来,并让我们从世上未能克胜的恶获得益处。

117. 我们应了解这希望的完整意义,因为这包括对来世的确定。每一个人尽管有其弱点,也蒙召进入天国的圆满。在那里,经基督的复活所转化后,各种软弱、黑暗和缺失都会消逝。人的真我将辉煌闪耀,散发美善的光华。这有助我们在现世的各种困难中,以超性的目光,并怀着希望,默观每一个人,期望他们将来在天国臻于圆满,尽管现在这圆满依然是不可见的。

凡事忍耐

118. 凡事忍耐(panta hypoménei)意指积极地忍受各种逆境,即使面对不利的环境,依然保持坚定。这不只是忍受令人困扰的事情,而具有更广阔的意义:灵活的韧力,坚持不懈,以及克服任何挑战的能力。这是坚定不移的爱,即使有时看不到坚持的理由,也表现顽强的壮志豪情,发挥抵抗任何逆境的力量,以及执意择善。我想起马丁路德金的话。尽管他面对严重的迫害和羞辱,依然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手足情谊:「恨意最深的人,有其善良之处;恨意最深的国家,有其善良之处;恨意最深的种族,亦有其善良之处。当你注视每一个人的面容,而能够从中看到信仰所说的『天主的肖像』,那么不论发生什么事,你已经开始爱这些人了。不管他们做了什么事,你也在他们身上看到天主的肖像。有些美善是无可否认的(......)。另一个爱仇敌的方法是这样的:当打倒仇敌的机会出现,你决定不会这样做(......)。当你提升至爱的层次,体验爱的美善和力量,你只想打倒邪恶的体制。你爱那些受困于这体制的人,而想打倒这个体制(......)。为恨而恨只会加深仇恨,使世上的邪恶更强大。我出手伤害你,你还手,然后我再出手,你又再还手(......)。这样冤冤相报,将会没完没了。在某个时刻,总要有人醒觉,而这才是最强的人。强人有能力粉碎仇恨的循环,恶的循环(......)。总要有人怀有信德和道德勇气,粉碎这恶性循环,在世间灌注强大有力的爱。」114

119. 在家庭生活中,必须培养这股爱的力量,帮助我们抵抗各种威胁家庭生活的凶恶。有爱的人不怀恨在心,不会轻蔑他人,也不会企图伤害别人或报复。基督信仰的理想,尤其是对家庭的理想,就是始终是爱。举例说,有些人为保护自己免受配偶暴力伤害,迫不得已与对方分开,但夫妇之爱依然驱使他们顾念对方,在患病、受苦或忧伤的时刻,通过别人施以援手。这些人的态度实在值得敬佩。这也就是爱,始终如一。

在夫妇的爱内成长

120. 我们探讨过圣保禄的赞歌后,已作好准备进一步论述夫妇之爱。这是使夫妇结合的爱115,并获得婚姻圣事的圣化、滋养和光照。这是「情感的合一」116,是属灵的,是自我奉献的,但也兼备友谊的温柔和欲爱的激情,且在情感和激情冷却后,依然持久不断。教宗碧岳十一世教导说:夫妇之爱渗透婚姻生活的各种义务,且在基督信仰的婚姻中占有首要的位置。117事实上,这强大的爱乃圣神所倾注,反映了基督与世人牢不可破的盟约;祂彻底交付自己,且死在十字架上,使这盟约达至高峰:「主倾注的圣神赐给我们新的心,使男人和女人能够彼此相爱,如同基督爱了我们一样。夫妇之爱达到他们内心所指向的圆满——夫妇的爱德。」118

121. 婚姻是宝贵的标记,因为「当一男一女举行婚姻圣事,他们可说是『反映』了天主;天主在他们身上铭刻祂的轮廓,以及祂的爱不可磨灭的本质。婚姻有如彰显天主对我们的爱的圣像画。事实上,天主也是圣父、圣子和圣神三位的共融,在永恒中完美地合而为一。这正是婚姻的奥秘:天主使夫妇俩在实质上结为一体。」119这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具体的效果,因为夫妇「藉此圣事,获赋予一个真实和特有的使命,以至他们得以从简单平淡的事物着手,使基督的爱成为有形可见的──祂爱了教会,并继续为教会舍弃祂的生命。」120

122. 然而,我们不应混淆不同层面的事情:不应在两个有限的人身上,加上巨大重担,要他们完美重现基督与教会的结合,因为婚姻之为标记,包含「一个动态的过程,人逐步整合天主的恩赐而慢慢向前迈进。」121

1 | 2 | 3 | 4 | 5 | 第6页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20号 邮编:200030 电话:021-64412211 传真 021-64276221
E-mail:guangqis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