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宗方济各 > 宗座劝谕《爱的喜乐》 >> 正文

宗座劝谕《爱的喜乐》

发表时间:16-09-27 来自:【台湾地区主教团网】 作者:教宗方济各  点击次数:92514

拥抱中的温柔

27. 基督指出祂的门徒所具备的特色,就是在与人相处时,实行爱的律法和自我交付(参阅:玛22:39;若13:34)。为此,祂提出一个许多父母常在生活中见证的法则:「人若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若15:13)。爱也借着慈悲和宽恕结出美果。这句话可见于一个经典场面:有个犯奸淫的妇女被捉拿到耶路撒冷圣殿,遭指控她的人包围,但后来她与耶稣独处时,她面对的不是责备,而是召唤,耶稣召唤她更有尊严地生活。(参阅:若8:1-11

28. 在基督徒的婚姻与家庭经验中,爱是最核心的,而在爱的领域内,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德行;在这个忙乱和肤浅的人际关系世界,这德行常遭受忽视。它就是温柔,让我们回顾圣咏131篇的动人诗句,圣经亦有其他经文以父母之爱来表达上主与祂忠信跟随者之间的结合(参阅:出4:22;依49:15;咏27:10)。在这篇圣咏中,我们看到母亲与孩子之间温柔亲密的关系,亦即婴孩获得喂哺后安睡在母亲怀里的景像。这是希伯来文gamûl一字所指的:已获喂哺的婴孩紧挨着母亲,母亲把婴孩抱在怀里。这是一种有意识的亲密关系,而不是纯粹生物学的关系。因此,圣咏诗人借用这图像,颂唱说:「我只愿我的心灵,得享平静与安宁;就像断乳的幼儿,在他母亲的怀抱中」(咏131:2)。这也使我们联想到欧瑟亚先知所述的上主的话:「当以色列尚在童年时,我就爱了他(......)是我(......)双臂抱着他们(......)。是我用仁慈的绳索,爱情的带子牵着他们,我对他们有如高举婴儿到自己面颊的慈亲,俯身喂养他们。」(欧11:13-4

29. 我们以满载信德和爱德、恩宠和忠信的目光,默观人间家庭与圣三的关系。根据天主的圣言,祂把家庭托付给一男一女和他们的子女,让他们共融结合,肖似圣父、圣子、圣神的关系。生儿育女也反映了天主的创世工程。此外,天主召叫家庭每天一起祈祷、阅读天主的圣言、参与感恩祭,好让爱德有所增长,更相称地成为圣神寓居的殿宇。

30. 所有家庭都应奉纳匝肋圣家为典范。圣家的日常生活有其劳苦,甚至遇上恶梦般的经历,例如是黑落德王的暴虐。可悲的是,同样恐怖的经历依然在折磨许多难民家庭,他们在今天遭受拒绝,彷徨无助。一如东方的贤士,我们的家庭蒙召瞻仰圣婴和圣母,俯伏朝拜祂(参阅:玛2:11);一如玛利亚,家庭也蒙召不论环境顺逆,也要怀着勇气和平安,面对各种挑战,并把天主成就的大事默存心中(参阅:路2:1951)。圣母关注所有家庭的各种经历,把这一切都默存在她心里的宝库。因此,她会扶助我们了解这些经历的意义,并聆听天主藉着家庭生活,传达给我们的讯息。

第二章

家庭的现实和挑战

31. 家庭的福祉决定了世界和教会的未来。关于婚姻与家庭、它们目前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至今已作出许多分析。聚焦于具体现实是较恰当的,因为「圣神的要求和呼召回荡在历史事件之中」,教会也藉这些事件的引导,「能更深刻地了解婚姻和家庭的无止境的奥秘。」8家庭在现今世界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我并不声称能够在此详列所有相关的论述。然而,既然主教会议神长已探讨过世界各地家庭的实况,我认为可汇集他们提出的一些牧灵心得,并加上从我个人经验注意到的其他问题。

家庭的现况

32. 「我们忠于基督的训导,审视现今家庭的实况,考虑到其中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兼顾其光明与黯淡的一面。(......)在这个时代,人类学与文化上的改变影响了生活的各层面,因此我们的论述应着重分析和顾及不同层面。」9数十年前,西班牙主教团已注意到「借着公平地分配义务、责任、工作」,家庭得以享有更大的自由;的确,「若夫妇更重视沟通,家庭生活将更加合乎人性。(......)可是在今日社会或我们将迈向的社会,过去的模式备受抨击。」10此外,我们也注意到「人类学与文化的主要趋势有所改变,以致个人不论在情感或家庭生活方面,都比过去从社会组织获得较少的支援。」11

33.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顾及极端个人主义带来的危机;它扭曲家庭成员的关系,把每一个成员视为孤岛,甚至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对主体的定义是建基于个人意愿,以至于把个人意愿视为绝对的。」12「高举个人本位且重视财富和享乐的文化,使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排斥和侵犯。」13除此以外,我还要加上现今急促的生活节奏、压力、社会和劳工的架构等,因为这些都是妨碍人们作出持久抉择的文化因素。与此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不确定和模棱两可的普遍现象,例如是追求人格归真,反对安于现状的行为;这样的价值观虽能鼓励人们发挥不同的才能,随心而行,但如果有所偏差,会造成疑虑重重、逃避承诺、安于逸乐和自视过高等的态度。享有选择的自由使人得以计划人生并发挥自我,作最好的表现;可是,若缺乏崇高的目标或自律,就会使人丧失慷慨献身的能力。确实,在许多国家,结婚率不断下降,越来越多人选择独居,或不同居,只是与伴侣保持生活上的来往。我们也注意到值得嘉许的公义精神,但如果这精神遭受误解,公民便沦为只关心所提供服务的顾客。

34. 要是这些危机影响我们对家庭的理解,家庭或会被视为中途补给站,只在便利时才去理会一下,或是被看作申索个人利益的场所,而家人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不停变化的个人欲望和环境。毕竟,今天人们很容易混淆真正的自由与任意妄为,就像根本没有真理,没有可指引我们的价值和原则,好像任何事情都没有分别,一切都是可接受的。如此,变化无常的安全感和摇摆不定的情感,会破坏重视专一和稳定的理想婚姻。有些人既恐惧孤独,也渴望安稳的空间和忠诚的关系,但同时害怕被关系所困,阻碍达成其个人的目标。

35. 身为基督徒,我们不能为了避免抗衡当代的想法,或是为了显得追上潮流,或是为道德沦亡和人性堕落感到无助,而停止宣讲婚姻。这是我们能够且必须传告的价值,不应将之从世界剥夺。仅仅责难现今的恶行,以为这样可以改变现况,实际上却无补于事。单凭权威而强行施加一些规定,也没有帮助。我们需要的是以更慷慨和负责任的态度,就婚姻与家庭这个选择,陈述相关的理据和动机,藉此使人们更愿意回应天主赐给他们的恩宠。

36.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谦恭厚道和脚踏实地,承认有时候我们讲论基督信仰和对待别人的方法,也是我们现在所述问题的成因之一,因而务必作出正面的自我反省。此外,我们讲论婚姻时,往往就像只坚持其生育义务,而忽略婚姻的结合意义、在爱德上增长的呼召,以及互相扶助的理想等。我们也未能陪伴新婚夫妇善度初年的婚姻生活,提供一些切合他们的作息时间、他们的语言、他们真正关注的事物的建议。我们就婚姻提出的神学理想,有时候过于抽象,甚至是空言,远离现实家庭面对的真实处境和实际可能性。这样将婚姻过度理想化,尤其是当我们未能唤起人们对天主恩宠的信赖时,将无法使婚姻更令人渴望和更具吸引力,反而弄巧成拙。

37. 长期以来,我们以为只要着重教义、生物伦理学、伦理学等议题,并没有鼓励他们向恩宠开放,心想这样已为家庭提供充分的支援和巩固夫妇关系,使其婚姻生活充满意义。我们难以将婚姻标示为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动态旅程,而非一辈子的负担;我们也难以给信徒的良心一些空间,尽管他们往往在其局限之中,尽其所能响应福音,又能在复杂的境况中作出个人分辨。我们是蒙召陶冶良心,而非替代良心。

38. 我们要有感恩的心,因为事实上,大部分人依然珍视持久和互相尊重的家庭关系。为此,他们欣赏教会在爱德增长、解决纠纷和子女教育上所提供的支持和援助。许多人在和好圣事和圣体圣事中,体验到恩宠的力量,有助于他们面对婚姻与家庭的挑战。在某些国家,尤其是在非洲不同地方,世俗主义并未削弱传统价值,婚姻依然是两个家族之间联姻后的坚固连系,而且在处理各种纷争和困难时,有既定的程序和方法。另一方面,依然有许多夫妻不仅长相厮守,还继续追求共同目标,并维护双方感情;这种见证在这个时代,也得人赞赏。这些因素使我们得以采取正面和包容别人的牧灵态度,帮助夫妇逐渐深入了解福音提出的要求。然而,我们往往摆出防御姿态,着重谴责堕落的世界,而在牧灵上浪费精力,并不积极指出寻找真正福乐的途径。许多人未能察觉到,教会有关婚姻与家庭的讯息清晰反映了耶稣的宣讲和态度。耶稣既提出高要求的理想,但也不忘以怜悯之心亲近软弱的人,像是撒玛黎雅妇人或犯奸淫的妇人。

39. 这不表示说,我们无视那不提倡爱或自我献身的文化衰落。过去两届主教会议前举行的意见调查,显示了「时来暂去的文化」之各种症状。比方说,人们何等急速地转投另一段感情关系;他们相信爱情就像社交网络一样,可以按消费者的意愿随时上线或脱机,或是「封锁」某人。我也想起人们对长期委身的畏惧、对空闲时间的沉迷,以及那些计算利益的关系,并只是为消除孤独感,或是为获取某些保障或服务,才维持这些关系。人们对待情感关系,就像对待对象和环境一样:一切都是可随意丢弃的,用完即弃,任人蹧蹋和破坏,只要可以利用,便从中榨取所需的一切,然后挥手而别。自恋的心态使人们的目光无法超越自我、超越自身的欲望和需要。可是,利用别人的人,迟早会同样被人利用、操控和抛弃。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年纪稍长的人终止一段关系,是为了追求「自主」的生活,而不愿接受白首偕老、互相照顾和彼此支持的理想。

40. 「虽然这样说可能把问题简化,但我们可以说,我们身处的文化迫使年青人不愿建立家庭,因为他们看不到未来有什么可能性;然而,同样的文化也提供许多其他选择,以致青年也被说服不要建立家庭。」14在某些国家,许多青年人「因为经济困难,或是为工作或进修,而延后结婚。有时则是为了其他原因,例如是受一些贬低婚姻与家庭价值的意识型态所影响,或是不愿像其他夫妇一样婚姻失败,或是他们对太重要或神圣的事物感到惧怕,或是因为同居让他们在社会上享有特别的机会和其他经济利益,或是对爱情抱有纯粹感性和浪漫的想法,或是害怕失去自由或自主,或是不愿接受流于僵化和拘束的生活。」15我们需要寻找合适的言语、动机及见证,来帮助我们触动青年心底的深处,使他们从中发挥慷慨、委身、爱的能力,甚至激发他们的雄心壮志,从而邀请他们怀着热诚和勇气,接受婚姻的挑战。

41. 主教会议神长提及现代的「许多文化趋势似乎提倡情感不必设限。(......)自恋型的情感是不稳和多变的,未必有助于迈向成熟。」他们也关注目前「色情物品的传播和身体沦为商品的现象,而网际网络的滥用是其成因之一」,以及「有人被迫卖淫的情况」。在这样的环境下,「夫妇对于如何成长,感到无所适从、犹疑挣扎。许多夫妇倾向让关系停留在早期着重情感和性的阶段。夫妇关系的危机使家庭失去稳定,并可能因分居或离婚,为家庭里的成人和孩子,甚至是社会整体,带来严重的后果,削弱人与人的关系和整个社会的连系。」16人们处理婚姻问题时,「往往是匆匆忙忙,缺乏勇气去耐心行事、认真思考、彼此宽恕、重归于好,甚至作出牺牲。关系失败后,出现新的关系、新的夫妇、新的伴侣关系、新的婚姻,制造许多为基督徒生活来说复杂和充满问题的家庭状况。」17

42. 再者,「由于反对生育的思想和全球推广生育保健的政策,人口不断下降,不仅有碍传宗接代,而且随着时间过去,有可能导致经济衰退,使人对未来失去希望。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严重影响出生率。」18此外,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是「工业化、性革命、对人口过剩的忧虑、经济问题等。(......)消费者主导的社会亦会使人打消生儿育女的念头,好能保持自由和生活水平。」19乐于生儿育女的夫妇确实可在正当的良心驱使下,基于重大理由,而计划子女的数目,然而正是「为了良心的尊严,教会强烈反对政府强制施行避孕、绝育,甚至是堕胎等措施。」20这些措施是不可接受的,即使在出生率高的地区亦然,可是在出生率严重偏低的国家,我们依然可见执政者提倡这些政策。如韩国主教团所言,这样实在是「自相矛盾的行动,漠视了个人的责任。」21

43. 在某些社会环境,信仰和宗教的实践逐渐式微,而影响到家庭在面对困难时,更形孤立。主教会议神长指出:「现代文化匮乏的其中一个主要症状就是孤独,这是由于生活中没有天主和人际关系脆弱所致。此外,在社会经济环境的现实下,家庭往往会不胜负荷,人们普遍感到无力。(......)由于现行体制对家庭失去兴趣,缺乏关心,家庭常感到遭受遗弃。这对社会产生的负面效果是显然易见的,可见于人口危机、教育问题、对迎接新生命感到厌倦、视长者为负担,以及增加情绪问题,而导致暴力行为等。政府有责任制定法律和合适的工作条件,以保障青年的未来,帮助他们实现成家立业的大计。」22

44. 由于缺乏体面和适当的居所,人们经常延后共结连理。我们应谨记:「家庭有权利享有体面的居所──适合于家庭生活,相称于家庭成员人数,而其位处的环境应能为家庭和小区生活提供基本的服务。」23家庭与住所,两者是共存而不可分离的。由此可见,不要只着重个人的权利,争取家庭的权利也是重要的。家庭是社会不能缺少的福祉,但应获得保护。24捍卫这些权利「是教会先知性的呼吁,以确保家庭制度受到尊重,免受侵扰」25,在今天尤其重要,因为在施政纲领中,家庭问题常常显得微不足道。家庭的权利也包括「可倚靠政府机关在司法、经济、民生、财政方面所制定的适当家庭政策。」26有时候,家庭面临极大的痛苦,例如是亲人患病而没法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或是长期无法找到有尊严的工作等。「经济压力导致有些家庭未能获得教育机会、参与文化活动或投入社会生活。今日的经济体制以各种方式妨碍人们投入社会,家庭尤其受到就业问题的困扰。青年的就业机会有限,而且工作选择少和不稳定。由于工时过长,加上要花费大量交通时间,生活更加劳碌。在这样的情况下,家人难以共聚,父母也难以与子女相处,无法每天培养家人之间的关系。」27

45. 「有许多孩子都是私生子,尤其在某些国家,许多孩子都在单亲家庭或混合家庭长大。(......)儿童遭受性剥削是现今社会最可耻和邪恶的事情之一。在那些经历战火、恐怖活动、有组织罪行的社会里,家庭都在瓦解,尤其在大城市及其近郊地区,街童问题日趋严重。」28儿童在他们理应受到保护的地方遭性侵,则更是可耻,尤其是在家庭、学校、基督信仰团体和教会机构等。29

46. 「另一个要处理的当代问题就是移民,我们要了解这问题对家庭生活带来的沉重影响。」30最近一届的主教会议非常重视这问题,并指出:「在世界各地,移民问题以不同方式影响所有的人。教会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角色。今时今日,为福音作证(参阅:玛25:35)和扩大这见证,显出前所未有的迫切性。(......)人口流动符合各民族的自然历史发展,而且可为移民家庭和接纳移民的国家,带来更丰富的生活。另一方面,有些家庭因战乱、迫害、贫穷和不义而被迫离乡背井,在旅途上险象环生,生命危在旦夕,人们为此担惊受怕,家庭失去安稳。为与移民同行,教会须推行特殊的牧灵工作,不仅服务移民家庭,也要照顾留在原居地的其他家庭成员。这样的牧灵工作应尊重他们的文化、他们在原居地接受的人文和宗教培育,以及他们在礼仪和传统方面的精神财富,甚至为此安排特殊的牧养。(......)当移民问题涉及跨国人口贩卖集团的非法活动,这对家庭和个人来说尤其痛苦,带来更大的破坏力。当妇女或孤苦无依的孩子被迫在临时收容所或难民营忍受漫长的岁月,而无法融入当地社会,其苦况也同样严重。有些家庭因赤贫和其他原因而崩解,有时甚至出卖子女,要他们卖淫或出售器官。」31「在世界许多地区,尤其是中东一带,基督徒、少数族裔和宗教群体遭受迫害;这为教会和国际社会来说,都是一个重大考验。任何协助家庭和基督徒团体留在原居地安居乐业的工作,我们都应鼎力支持。」32

47. 诸位神长也特别关注「有残障成员的家庭;在这些家庭里,残障成员突然诞生,带来重大和意料之外的挑战,扰乱家庭生活的平衡、渴望及期盼。(......)那些以爱接纳残障子女、面对这艰苦考验的家庭,实在值得敬佩。他们忠信地护守天主恩赐的生命,在教会和社会中作出可贵的见证。家庭藉此机会偕同教会团体,发掘新的行事方式和语言,学习认识和认同家庭的新方法,以接待脆弱的生命和拥抱这个奥秘。残障者是天主给家庭的恩赐,让家庭藉此机会学习相亲相爱、互相照顾、团结合一。(......)家庭若是以信德的目光看待残障成员,将体会到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有其特有的需要、权利、机会,并确保可贵的生命获得保护。这样,会鼓励更多人服务和关顾有需要的人,在他们人生每个阶段,与他们同行,表达关爱。」33我要在此强调:关注移民和残障者都是圣神的标记。两者都是树立典范的行动,考验我们是否决心以慈悲待人,并帮助弱势者完全融入我们的社群。

48. 「大部分家庭都尊重长者,爱护他们,也视他们为天主的恩赐。那些在精神和社会生活上服务长者的机构和家庭运动,实在值得嘉许。(......)在工业发达的社会,长者的数目有上升趋势,出生率则持续下降,而长者被视为是负担。此外,他们所需的照顾往往为亲人带来压力。」34「当代社会试图除去死亡的阴霾,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临终者的关怀和照顾更是不可缺少。有时候,纯粹为了经济的利益,体弱和需要照顾的长者会遭受不公平的剥削。许多家庭向我们证实,在面对生命的最后阶段时,确实可以注重个人的满全,并将整个人生融入主的逾越奥迹。许多长者在教会组织获得照顾,无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生活在平安的氛围。在世界各地,安乐死和辅助自杀为家庭带来严重的威胁。这些做法在许多国家获得法律的认可。教会坚决反对这些行为,同时认为必须援助那些需要照顾长者和病人的家庭。」35

49. 我也要指出有些家庭饥寒交迫,在许多方面处于弱势,在生活上饱受各种限制。若全家遇到困难,贫穷的家庭更苦不聊生。36举例说,因分居或其他原因,妇女要独力抚养孩子,在上班时独留孩子在家,那么孩子在缺乏照顾的成长期间,有机会遇上各种危机,妨碍其个人发展。在这些困难的情况下,教会应给予特别关怀,表达谅解、安慰、接纳,而非立即搬出一套规条,有如把石头砸在他们身上一样;这样做只会使他们感到这位蒙召表达天主慈悲的慈母,是在审判和遗弃他们。这样不是在展示恩宠治疗的力量或福音的光辉,而是用福音的讯息来「教训」别人,使福音成为「砸向别人的硬石」。37

1 | 2 | 第3页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20号 邮编:200030 电话:021-64412211 传真 021-64276221
E-mail:guangqis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