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梵二弥撒的结构
耶稣在世时,曾教给我们生活、得永生的方法,教会遵循耶稣的教导,接受他的命令,举行逾越奥迹——主的晚餐——新约祭宴。他说:“人生活不单靠饼,更靠天主口中的圣言”(玛四 4 )而且要使徒们把这有关生命的圣言,讲给百姓听(宗五 20 ),他又严格、郑重地说:“谁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不能得常生(若六 53 )”。因此,人要生活,必须靠他的圣言,吃他的肉喝他的血,才能得真实的生命。教会为了表达这两个生命是教友生活的两大中心,逐将弥撒分成两大部分,即圣道礼仪和圣祭礼仪。圣道礼仪注重圣言的宣读和祈祷,使人意识到靠天主圣言生活的重要,体认这圣言是有关生命的话而不是一般人的话。当人们意识到超性生命的重要时,应该去珍惜、养活这生命,这便是圣祭礼仪,成主的体血,让具有这生命的人领受,有份于该盟约,分享他的天主性,获得永生。
为了让教友进入圣道礼仪,在开始时有进堂仪式作前导,这仪式包括诵读旧约、书信和福音、讲道、信经及信友祷词。接着就是圣祭礼仪,包括感恩经和领圣体礼,最后以礼成式降福遣散教友,这是弥撒的结构。
让我们一步一步地跟着礼仪的顺序、了解其真意:
(一)圣所的布局
首先,我们一进堂,就看到祭台—— 圣餐桌 。这是用坚固的材料做成,面积不大,因为它只作成圣体用,不可作任何用途,所以空无他物。中间有座十字架,表示这里是基督自我牺牲的地方,也表示弥撒是十字架不流血祭献的重演。两旁点着蜡烛,表示基督的奉献是生活的,光荣的,我们也该像烛光一样,度牺牲自己,光照他人的奉献生活;同时也为纪念初期教会之百年地窑里的苦难生活。按今日弥撒礼仪,祭台应该面向教友,这是表示神父号召大家,同他一起举行感恩祭宴,同是引发教友举心向上,使之与主祭的礼仪更密切地配合。昔日的祭台在圣所的底部,神父在教友前方,象征神父领导大家共赴天庭,就如牧人走在羊群的前面一样(若十 4 )
圣所内还有一个读经台——圣言桌,是供读经员恭读圣经之用,为此,当在明显突出的位置,使大家看见也能听到,神父或执事在这里宣读福音或讲道;所以圣言餐桌供给我们精神生活的食粮,是要我们以圣言来指导生活,以生活来印证圣言。
为举行弥撒,还有第三个重要的位置,就是主席座位,这表示神父不单是单独一个人行祭,而是同信众共同奉献圣祭,神父只是主席(主礼人)而已,这位置应在教友看见能听见的显明地方。一般向信友致候,领念忏悔词,集祷经,坐听读者员的读经,领念信友祷词的开始和结尾,及结束礼的降福,都在这里举行。
圣堂里一排排整齐的坐椅或跪凳,都面朝祭台,使参礼的教友能看清礼仪的运作,也能举心向上。在礼仪改革中,为使神父的主席角色与教友共同的参与性能体现出来,应取消中间阻隔的围墙——圣体栏杆,因为那样,使神父和教友有些隔阂。再说,以前的栏杆是为跪着领圣体用,现在教会准许站着领圣体,用口领或手领圣体的方式都可以,以表在信仰上的成熟(见附注)。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视觉效果相当好,高出地面的圣所,显示出礼仪运作的主次,更易引人举心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