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先知书︰依撒意亚(依)、耶肋米亚(耶)、哀歌(哀)、巴路克(巴)、厄则克耳(则)、达尼尔(达)、欧瑟亚(欧)、岳厄尔(岳)、亚毛斯(亚)、亚北底亚(北)、约纳(纳)、米该亚(米)、纳鸿(鸿)、哈巴谷(哈)、索福尼亚(索)、哈盖(盖)、匝加利亚(匝)、玛拉基亚(拉)。
自从天主在西乃山与以色列民立约以后,以色列人就成为了天主的选民,天主亲自给他们订立了法律,划定了人民应尽的义务和所有的权利,从此,天主不断地派遣祂的代言人——先知来提醒、督导百姓,尤其在君国时代,先知的责任最为重大,因为当时常有暴君施行愚政,使百姓背离天主。自撒慕尔开始已有先知在以色列民族中活动,著名的有厄里亚,厄里叟……等,但他们都没有把自己的事迹记录下来,所以在公元前第八世纪以前的先知,我们称为“非著述先知”。
到了公元前第八世纪及第八世纪以后,先知开始把自己的神谕和蒙召经过由自己或弟子记录成书,所以我们称这些先知为“著述先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指的四大先知和十二小先知。先知的大小之别,不在他们的职务或蒙召的迟早上,而是因为他们的记录较长和较重要之故。
在著述先知当中,亚毛斯是最早开始写作的一位,他是一位牧羊人,文笔朴实无华,言词理直气壮。不论在放逐以前,放逐时期以及放逐以后在以色列民当中都有先知的出现,但在这三个时期中,先知的著作各有其特色:放逐以前,先知的任务主要在宣布天主的救恩和审判;放逐时期则在安慰和鼓励百姓;放逐以后回国多着重在圣殿重建的事务上和在新建立的团体上。
4训诲文学︰约伯传(约)、圣咏集(咏)、箴言(箴)、训道 篇(训)、雅歌(歌)、智慧篇(智)、德训篇(德)。
学者对训诲文学的看法各有不同,有人把约伯传、圣咏集、箴言、训道篇、雅歌、智慧篇、德训篇等七卷书称为诗集,也有人只称约伯传及圣咏集两卷为诗集。其实,真正的训诲文学是:箴、约、训、德、智五卷。称这些书为训诲文学乃是因为书中含东方智慧,文学色彩甚浓,而且各书的内容均在教人寻求智慧、了解智慧、行善避恶等。
在训诲文学中,“约伯传”是一部相当优秀的作品,它以反复辩论的方式来讨论一个人生最困扰的问题:为何善人受苦而恶人却消遥法外?问题虽末彻底解决,但却叫人知道应当信赖天主的照顾。
谈到“圣咏”,它是我们在礼仪中最常用的一部书,耶稣在世时也常用圣咏来向天父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