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弗大和他的女儿
依弗大是以色列人的第八任民长。当时阿孟人欺压以色列人,依弗大率领百姓反抗。出征前,依弗大向天主许愿说:“你若保佑我们打了胜仗,平安归来的时候,无论什么人,先从我家门出来迎接我,我必将他献给你做燔祭。”
这一仗依弗大果然大获全胜。当他兴高采烈地带兵凯旋的时候,却使他大为震惊,因为从他家里第一个出来欢迎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独生爱女。依弗大记起了他向天主许的愿,不禁放声大哭。依弗大的女儿为了维护父亲的威信,为了天主不致向本民族发怒,自愿牺牲做燔祭,完成依弗大所许的愿。
著名诗人拜伦曾用这个故事创作了优美的诗歌《依弗大的女儿》,诗中用这样一句名言“不要忘记我的含笑而死”来歌颂依弗他的女儿的自我牺牲精神。
三松
当以色列人再行恶的时候,天主便又把他们交于敌人培肋舍特人的手中。培肋舍特这个民族,于公元前十二世纪占据了巴力斯坦西南地中海沿岸一带,并想占领若尔当河西岸的整个地区;为此几百年来,屡次与占有这地区的以民发生冲突。在抵御培肋舍特人的勇士中,出现了一位英雄——三松。
三松是撒慕尔之前最后的一位民长,属于丹的后裔,是玛诺亚的儿子。三松的母亲是个过了生育年龄从未生育过的女人。三松的诞生,可以说是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孩子自母胎就被献给了天主,不剃头,不饮酒。三松长大后力大无穷,曾空手撕裂了一只雄壮的狮子,用一块驴腮骨击杀了一千个非利土人。三松还捉来三百只狐狸,将火把捆在狐狸尾巴上,点着火把,放狐狸进入培肋舍特人的地里,烧尽了他们的庄稼并橄榄园。后来,他爱上了敌方的一个女人更和她结了婚。
培肋舍特人对三松又恨又怕,就买通了三松的妻子,要她探听三松力量的泉源.他的妻子用甜言蜜语哄骗三松,最后,参孙经不住诱惑,向她泄露了自己的秘密,说:“我自出母胎就归天主,从没有用剃头刀剃过头。若剃了我的头发,我的力气就离开我,我便软弱得像平常人一样了。他的妻子把三松的秘密告诉了培肋舍特人,乘三松熟睡之机剃掉了他的头发。力气果然离开了三松。培肋舍特人拿住他,剜掉他的眼睛,用铜链锁住他在监里推磨。
三松在屈辱的生活中坚持着,过了些时候,他的头发又渐渐长长了,力气慢慢回到他身上。
培肋舍特人的重大节日到了,他们聚集起来向他们的神献祭,然后举行宴会。并把三松牵来戏耍取乐。三松被牵来站在两根柱子中间,他只听见一片喧闹声,却什么也看不见,就问牵他的孩子,孩子告诉他说这是培肋舍特人过节,所有的首领都聚集在这里,大厅里和房顶上也都聚满了人。他在牢中服役的时候,认真的祈祷,不断的悔改,哀求天主再给一次机会。三松呼求天主说:“吾主上主求祢眷念我,天主,求祢再赐我力量,只要这一次,以报培肋舍特人挖我双眼的仇”。最后三松果然推倒大殿的石柱,与培肋舍特的酋长们及大殿中的民众,同归于尽。三松当了二十年的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