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伯书”是写给散居于海外的十二支派的,目的为纠正侨居的犹太基督徒对道德的错误观念,并劝勉他们该在各种困苦中表现出坚忍的精神。
“犹达书”的对象与雅各布伯书同,目的在揭发那些危害基督信仰的假教师,保卫信德,指斥异端。
“伯多禄前书”的内容主要在劝勉信友应保持信德、效法基督,信中多为伦理教训,较少谈及教义问题。“伯多禄后书”目的则在鼓励当时的信友面对恶劣的环境和政治上的迫害,特别驳斥假教师的谬论。
“若望三书”成书比其它两封若望书信较早,若望二书和三书都很短,前者目的在驳斥那些公开否认天主降生成人这个事实的人;后者的目的则在劝勉一位名叫加约的信友,因为在他所处的教会中,教长妄用神权,毁谤宗徒,所以,若望写信给加约,一方面嘉奖他的行为,另一方面责斥当地的教长。与若望福音的风格最相近的是“若望一书”,它不断发挥“爱”、“正义”、“生命”、“光明”、“真理”等主题。本书信一方面攻斥异端,一方面劝免教友善渡基督徒生活。
4启示录:默示录。
它是一部先知性的作品,作者藉神见把启示用书写的方式传授给人。本书的对象明显是小亚细亚有的“七个教会”、而这七个教会也就是全教会的象征;书中所说的人物、地方、事物等莫不含有象征的意义。本书的目的在以基督的光荣和胜利来坚固那些信德动摇的教友,并鼓励为义而受迫害的人群。
圣经是一本有关生命的书,也是一本指向生命之道的书,里面的角色只有主、人、生命、天和地。所以它不是科学书、不是历史书、不是劝世文,也不是任何一本我们可以和其他著作一起归类的书。
圣经充满理想,也十分脚踏实地;它是超越的,也是落实的。它虽然以神道为中心,却是为了发扬人道的精神;它有许多来世的叙述,却是为了教人如何活于今世。它的智慧恍如树林里的风声、旷野中的天籁。纯朴的人听到它的呼唤,热爱生命的人感到它的吸力。
这本书讲述生、死,以及人在有生之年内的种种变化,和死后种种不同的命运。
它曾目睹过一个民族多次的兴亡,也曾为一些成功的生命而歌颂,为一些失败的生命而惋惜。它里面的一切,似乎都在隐约地告诉我们:国家、民族有盛衰兴替的时机,人类、生命也有生死存亡的“变数”(Variables)。这原是上主在创世时早已定下的法则,这也是我们习称的“客观规律”。
在圣经的众多人物中,有一位与众不同,而基督徒尊为主的,他就是耶稣基督。其他的人不过是在讲述生命,但这位耶稣却自称是生命之主,他自己就是“生命”,而且他还说要给人“更丰盛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