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殊专题 > 天主教知识问答之信仰部分 >> 正文

天主教知识问答之信仰部分

发表时间:11-01-11 来自: 作者:  点击次数:111906

43.宗教改革是怎么回事?

宗教改革的原因和背景

1、十五世纪改革的声音高涨不少,有些圣职人员生活糜烂,缺乏牧灵热火,只追求物欲的享乐。神学上是唯名论的天下,信仰在逻辑分析下变得支离破碎。神学已失去他的创造力,因为他已偏离了最中心的问题——举凡救赎、信仰与成义,教会的救恩圣事性等都很少提及。圣事变得较物质化,弥撒是人的“善工”,大赦理论千奇百怪,由教宗分施教会“财富”,过分强调人力在救赎上的角色。

2、思想方面,是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的余波荡漾,其中人文主义在于复古,文艺复兴也制造了不少基督徒艺术,但也培养了一些极端怀疑的人。

3、十四、五世纪天主教会较衰落的主因之一还是它出了多位既世俗化,又毫无改革热诚的教宗;上梁不正下梁歪。许多主教出自豪门,毫无司铎圣召。下级圣职大多没有受过教育,也未受过考核,他们都有免税权,俨如地方首领。多少改革都是针对如此腐败的圣职界而发的。然而,宗教的渴求,牧灵的关注在这样的一个变动的时代里却时刻冲击着人心,这点光从大笔大笔修建圣堂的热心花费就可看出来。

4、此外,社会的及政府的因素也增加了对罗马圣座的反对。改革前,受教宗所支持的国家教会,往往为了政治的目的,与地方统治者合作,结果是造成了地方力量的干预,也加速了改革时期教会财产的没收。社会的紧张也同样造就了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开始:马丁路德

1、马丁路德生于14831110日。父亲是一位煤矿工人,童年并不快乐。这深深影响他对天主的看法;一位严峻而易怒的法官。1505年,在一个狂风夜里,他决意进入修道院。在修道院里,他十分喜爱阅读圣经,他曾说过《迦拉达书》是他的“新娘”。其实,路德对圣经的态度是选择性的,对一部分他有着全新的洞见,但对于另一些却视而不见。他自己对基督的经验就是解释圣经的主要标准。

2、马丁路德对良心、私欲偏情及本罪一方面非常敏感,另一方面无法把三个事实分得够清楚;结果,他觉得常生活在罪恶中,即生活在对天主的愤怒的害怕与恐惧之中;这种焦虑把他投进失望的深渊;然后是他在阅读罗一17时的“塔楼经验”(约在1518-1528)。为他而言这段圣经诉说的不是天主的愤怒,而是他救赎的正义。这为他而言,无疑是一项新的真理,但是,这一发现却不一定会危害教会的统一。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第38页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20号 邮编:200030 电话:021-64412211 传真 021-64276221
E-mail:guangqis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