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下36:14-16,19-23
弗2:4-10
若3:14-21
本周三篇读经带出一个重要的讯息:天主是慈爱的。
旧约作者反省自已民族的历史时,往往将每一件不幸的事归究为天主对以民犯罪的惩罚。事实则可能是以色列人力弱、经济与军事都不如人才会连遭不幸。虽然旧约亦常提到天主对以民的慈爱(圣咏「上主是我的牧者」便极其优美),但以民对痛苦的日子总不易忘怀:例如圣殿被焚,死不掉的也被巴比伦人掳去,耶京荒凉了七十年。这一切在他们眼中皆是上主义怒的结果;于是天主变成一个有罪必罚的神,这也是一般人了解公义的原则。
耶稣的来临进一步显示天主慈爱的面貌,成为最重要的启示、真正的福音。如果天主只是一个公义的天主,有罪必罚,我们的理性不会觉得惊讶,因为这是一般公义的要求,地上的包青天也能做得到,他也会用龙头匝、虎头匝、狗头匝等去惩罚不同阶级的恶人,看得人心大快;但惩罚的背后总散发着一股寒意,因为恶人并无悔改的机会,消极阻吓有余,而积极鼓励爱人不足。福音若只讲天主是公义、赏善罚恶,不足以称为福音。
本周第二、三篇读经所讲的才是启示的精华,保禄惊叹说:「天主富于慈悲,对我们深怀大爱,竟在我们因犯罪而丧亡时,使我们和基督一起生活」。保禄由迫害基督徒一夜之间皈依基督,重生的经验使他深深感受到天主的慈爱,往后更喜乐地不断去传福音,即使这份差使为他带来灾难仍在所不辞。事实上保禄多次身系囹圄于异乡,最后且死于极刑(斩首)。他的结局在中国人眼中绝对说不上是「福寿全归」,甚至会认为这种不能消灾解难的宗教不信也罢。但对基督徒来说,这正是福音的力量,包公的公义就没有这份转化人心的力量了。
「天主既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若3:16)。本周福音中这短短的四句可说是圣经启示的精华和高峰,所有基督徒皆应铭记在心。让我们一同细味这章节:
一、慈爱才是天主的本质。
若望书信说:「天主是爱」就是这个意思。有人说:天主本来是严厉的,耶稣的来临才将此形象改变了。这个说法值得商榷:如果天父不是本质上慈爱而且愿意主动地去爱,衪根本也不会派遣耶稣来到世上。透过耶稣基督,天父以实际行动表现衪的大爱。但爱必须要有对象。
二、天主所爱的是世界。
虽然有些圣经译本将「世界」译为「世人」,但原文是「世界」。世界当然包括人,而主要也是人,但爱「世界」意义更丰富。一方面表示天主的创造是美好的,而这些创造是为人而存在;另一方面人有责任善用世物。天主既爱整个世界,衪的救恩也是为整个世界,不会只为犹太人或只为基督徒。基督徒应有一分豁达的心胸,愿意所有人都获得永生。试想如果将来在天堂上我们碰到先贤如孔孟,我们能否为他们的得救而感到雀跃?耶稣来并非为定人的罪,而是为使人藉祂而得救。
三、十字架上的耶稣最能显示天主对人的爱。
耶稣一生以宣讲和奇迹彰显天主的爱,可惜未能令犹太人回头,最后衪以死亡去唤醒罪人的良知。无怪乎有份参与迫害耶稣的百夫长在耶稣气绝时忍不住说:「这真是个义人」;旁观的犹太人此刻亦看到自己丑恶的一面,搥着胸膛回去,与先前叫嚣要钉死耶稣成强烈的对比。人感受到十字架上的爱而回头,就会得到永生。
四旬期是回归天父的时刻,让我们好好地感受若3:16文字间所流露的爱情,并求天主帮助我们相信十字架上的耶稣有能力吸引人,特别是罪人归向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