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灵修基础
第二十一章 抓与放
灵修的成就在于放,不是在于抓。
一、珍惜与执着
人生有两大学问,就是“抓”与“放”;抓住该抓的,放下该放的。而人生的苦恼,也许正是看不透何时该抓,何时该放。
正如“珍惜”与“执着”,二者皆有“抓”的涵意,但是珍惜的意思是指抓住还在手中的,执着的意思却是指企图抓住已不在手中的。
人的苦恼也许就是执着,不甘心放手已不在手上的。或者是因为自己的不曾珍惜,因此不甘心放手这曾没有好好珍惜的。所以能“抓”代表一种智慧和能力,但是为能“放”,有时更需要了悟的心灵和豁达的情怀。
俗人只懂得抓,而且抓得贪心、抓得执着、抓得无明、抓得痴妄。唯有了悟的人,即那与世俗保持距离而又心灵清明的人,才觉醒“放下”的重要。
紧抓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这是人的本性。可是,该舍而不舍的时候,却会破坏生命的自然循环。像这种道理,又不是容易让人体悟的。
二、内修的要诀在于放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又至无为。”《道德经·第四十八章》意思是说:追求学问是要用“加”法,追求灵修则是用“减”法。灵修操练的门道在于懂得“放”,而且放之又放,以致空无境界,这才能进入灵修的妙境。
能修致空无境界,就能在内修生活中有所作为,这是“无为而为”的道路。灵修人只以道德生活为灵修阶梯,缺乏了空无内修的灵修阶梯,他只能到达圣山之山腰,到不了圣山之顶。
灵修上的属灵经验,不是神慰,不是奇特的神秘经验,而是放下一切。不少所谓专务灵修的人,他们只注意到“抓”,忽略了“放”。他们所谓的抓,很多时候仅是知识性的抓,例如研究圣经,或参加灵修课程。这些固然重要,但并不构成真正灵修基础,除非我们能放下自己和放空自己,不可能建立灵修基础。
有句话说“精细的聪明,绝少出色的灵魂”。有些人确实很聪明,不过他却很难做到放下他的聪明。而且这类灵修人容易钻入细节的争执,忘记修行的重点所在。这类灵修人最不容易修炼“空无”的灵修。
“放空自己”才是灵修生活的精髓。这种放下包括:放下偏见、放下私心、放下忧虑,放下恐惧、放下牵挂、放下怨恨、放下贪欲、放下妄念、放下自我。
修会的贞洁、神贫、服从三愿生活,其共同点,基本上就是强调放(目的是为爱):唯有将肉身情欲放下,方能体验何谓灵性净土;唯有将财物贪欲放下,方能得到内心的自由;唯有将自我意识放下,方能进入天主的意识世界。
此外,还要放下无谓的闲聊、无关重要的活动、以及没有必要的应酬。这些不但耗掉人的时间、精力,更不能造就灵性的活力,甚至使我们灵性生命昏愚及迟钝。
天主的爱永不止息,而且充满了创造性。人为接受这新创造,需要放下自己,才有重新创造的可能。因此灵修的起步,不是能抓住多少,而是能倒空多少。能倒空自己多少,天主就能进来多少;能倒空自己五分,天主就能进来五分;能倒空自己百分百,天主就进来百分百。
“放”才是灵修生活的精髓所在。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