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是活水 【福音:若四5-42】
5那时候,耶稣来到了撒玛黎雅的一座城,名叫息哈尔,靠近雅各伯给他儿子若瑟的庄田,
6在那里有雅各伯泉。 耶稣因行路疲倦,就顺便坐在泉旁; 那时,大约是第六时辰。
7有一个撒玛黎雅妇人来汲水,耶稣向她说:「请给我点水喝!」
8那时,他的门徒已往城里买食物去了。
9那撒玛黎雅妇人就回答说:「你既是个犹太人,怎麽向我一个撒玛黎雅妇人要水喝呢?」 原来,犹太人和撒玛黎雅人不相往来。
10耶稣回答她说:「若是你知道天主的恩赐,并知道向你说:给我水喝的人是谁,你或许早求了他,而他也早赐给了你活水。」
11那妇人问说:「先生,你连汲水器也没有,而井又深,你从那里得那活水呢?
12难道你比我们的祖先雅各伯还大吗? 他留给了我们这口井,他和他的子孙以及他的牲畜,都曾喝过这井里的水。」
13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
14但谁若喝了我赐与他的水,他将永远不渴; 并且我赐给他的水,将在他内成为涌到永生的水泉。」
15妇人说:「先生,请给我这水吧! 免得我再渴,也免得我再来这里汲水。」
16耶稣向她说:「去,叫你的丈夫,再回这里来。」
17那妇人回答说:「我没有丈夫。」 耶稣说:「你说:我没有丈夫,正对;
18因为你曾有过五个丈夫,而你现在所有的,也不是你的丈夫:你说的这话真对。」
19妇人向他说:「先生,我看你是个先知。
20我们的祖先一向在这座山上朝拜天主,你们却说:应该朝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
21耶稣回答说:「女人,你相信我罢! 到了时候,你们将不在这座山,也不在耶路撒冷朝拜父。
22你们朝拜你们所不认识的,我们朝拜我们所认识的,因为救恩是出自犹太人。
23然而时候要到,且现在就是,那些真正朝拜的人,将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因为父就是寻找这样朝拜他的人。
24天主是神,朝拜他的人,应当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他。」
25妇人说:「我知道默西亚──意即基督──要来,他一来了,必会告诉我们一切。」
26耶稣向她说:「同你谈话的我就是。」
27正在这时,他的门徒回来了,他们就惊奇他同一个妇人谈话; 但是没有人问:「你要什么?」 或:「你同她谈论什麽?」
28于是那妇人撇下自己的水罐,往城里去向人说:
29「你们来看! 有一个人说出了我所作过的一切事:莫非他就是默西亚吗?」
30众人从城里出来,往他那里去。
31这其间门徒请求耶稣说:「辣彼,吃罢!」
32他却回答说:「我已有食物吃,那是你们所不知道的。」
33门徒便彼此问说:「难道有人给他送来了吃的吗?」
34耶稣向他们说:「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者的旨意,完成他的工程。
35你们不是说:还有四个月才到收获期吗? 看,我给你们说:举起你们的眼,细看田地,庄稼已经发白,可以收割了。
36收割的人已领到工资,且为永生收集了果实,如此,撒种的和收割的将一同喜欢。
37这正如俗语所说的:撒种的是一人,收割的是另一人。
38我派遣你们在你们没有劳过力的地方去收割; 别人劳了力,而你们去收获他们劳苦的成果。」
39城里有许多撒玛黎雅人信从了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证说:「他向我说出我所做过的一切。」
40这样,那些撒玛黎雅人来到耶稣前,请求他在他们那里住下; 耶稣就在那里住了两天。
41还有更多的人因着他的讲论,信从了他。
42他们向那妇人说:「现在我们信,不是为了你的话,而是因为我们亲自听见了,并知道他确实是世界的救主。」
【四旬期礼仪选读圣经的原则】
若望福音第四、第九和第十一章中叙述三个非常精彩的故事,以「活水」、「光明」、「复活与生命」等象征概念谈论成为耶稣「门徒」的意义。 古老教会大约由第四纪开始,便特别在四旬期选用这三篇经文帮助慕道者做接受洗礼前的最后准备。 目前教会现行的礼仪中,这三个故事都在甲年四旬期第三、四、五主日中连续诵读(并且鼓励大家在乙年、丙年也如此诵读),不仅是帮助候洗者准备接受洗礼,也鼓励所有基督徒更新领洗誓愿,重振基督徒的精神。
由于这三篇故事篇幅都非常大,我们只能按着段落将最重要的部分加以诠释。 《主日感恩祭典》中,在这个主日的福音经文只选读若四5-26、39-42,笔者建议在感恩礼中也加入若四27-38,使经文更加完整,在此也提供若四5-42全部经文的诠释。 整个叙述可分成两个大段落:前段是耶稣和一位撒玛黎雅妇女在雅各伯泉旁的谈话(5-26),后半部则是撒玛黎雅人接受耶稣(27-42)。
一、耶稣和撒玛黎雅妇女的谈话(5-26)
前半段的经文又可分成四个单元:引言(5-6)、活水(7-15)、这位妇女的「身份」(16-19)、真正的朝拜者(20-26)。 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两段对话都以一个信仰宣示的形式作为结束:先知(19)、默西亚(25)。
引言(5-6)
耶稣和门徒们由犹太前往加里肋亚,他们选择了最短的一条路径,因此必须穿越撒玛黎雅,他们途经息哈尔,来到了雅各伯泉(井),由这个水泉人们可以遥望革黎斤山、以及矗立在山上的撒玛黎雅人的圣殿。 时值第六时辰,也就是正午,耶稣和门徒们来到水泉旁,由于行路疲累,耶稣便在水泉旁坐下休息。 在耶稣的时代,水泉是重要的社交场所,人们喜欢在此相聚谈天说地。
活水(7-15)
数个世纪以来,犹太人和撒玛黎雅人之间就彼此分离,因为撒玛黎雅人和外邦人通婚而成为一个混合的民族,犹太人认为他们不再是纯粹的犹太人,拒绝他们参与在耶路撒冷圣殿所行崇拜天主的敬礼。 因此,撒玛黎雅人遂于乃赫米雅时代在革黎斤山上建立了一座圣殿,这个圣殿却在耶稣前第二世纪末被犹太人摧毁,因此撒玛黎雅人和犹太人之间的仇恨更为严重。 由此可以了解,为何这位撒玛黎雅妇女对耶稣表现的如此不友善。
然而耶稣和撒玛黎雅妇人谈话的目的是要把自己启示给她,基督的自我启示是若望福音的核心问题。 耶稣请求这位妇女给祂一点水喝,虽然这个妇女的答复极不友善,耶稣却利用她的话而导引出这段对话真正的意义:这位口渴的人将要赏赐活水给人。 降生成人的耶稣接受世间的一切限制,因此祂根据每个时刻的具体情况启示天主的恩赐和祂自己。 自古以来,泉水就是「救援」的象征,对那些生活在缺乏水源的旷野中的人们而言,尤其具有这样的意义; 耶稣这里所说的「活水」比雅各伯泉水更有意义,代表永远的生命。
根据耶二13天主自己才是「活水的泉源」,而「饥渴」则是生命困顿的一种象征性表达。 耶稣同时是礼物也是礼物的施予者,整段对话的结束时,这个图像性的宣告语言更为升高:原来期望接受泉水的人却成了水泉的本身,表达耶稣所愿赏赐的圆满救援。 这位撒玛黎雅妇人却受限于自己所有的概念,只能够按着她自己的理解情况加以判断; 虽然她也求耶稣把这个「活水」赏赐给她,但却没有真正了解耶稣话语的真义。
妇人的真实“身份”(16-19)
耶稣说出妇人心中隐密的难堪情事,显示祂知道一切,认识人心的隐密。 这位妇人的生命故事含有特殊的意义,我们可以分两个层面加以了解:首先,耶稣许诺一个可以满全一切生命饥渴的活水,暗示这个妇女的生命象征一种无法得到满足的生命饥渴; 放荡不羁的生活只是生命得不到满足、常常自我欺骗的证明。 其次,这位妇人妓女般的生活也有另一层象征意义,旧约中常常以「通奸」来形容以色列子民对于外邦邪神的侍奉(参阅:列下十七24-33)。
这位妇女发现耶稣视透她生命中最隐密的丑行,而宣称耶稣是一位「先知」。 这正是耶稣时代许多人对祂的看法。
真实的朝拜者(20-26)
接着,二人之间的谈话回到了犹太和撒玛黎雅人之间的关系。 妇人口中的「耶路撒冷」和「这座山」(革黎斤山)代表着犹太人和撒玛黎雅人之间的对立情况,耶稣却把这个对立提升到一个新的、合一的情况,耶稣带来一个新的朝拜天主的方式:「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 心神指圣神,也就是天主的神,而真理则是表达天主在基督内自我启示的基本概念。 人单单依靠自己不能产生对天主真实的朝拜,血肉的人必须经由圣神重生之后,才能够分享这样真实的朝拜。 这个宣告其实就是基督徒对于洗礼的了解:人们透过圣洗圣事领受天主圣神、并且成为天主的子女。 「天主是神」、「在圣神内朝拜天主」这两个相呼应的说法清楚地表达,人必须靠着恩宠被接纳进入一个新的生命的层次,才能够属于真正寻求天主的朝拜者的团体。 圣神根除了传统中一切宗教上的对立,祂是建立唯一真实宗教的基础。 这位妇人无法明白耶稣谈话,却仍然期待传统预告的默西亚,认为祂即将来临,并会为她解释一切。 耶稣却答复说:「同你谈话的我就是。」 这个「我是」是若望福音中耶稣最隆重的自我启示的话语,表达出祂就是真实的默西亚。
【综合反省之一】
耶稣和撒玛黎雅妇女在水泉旁的谈话围绕着生命的饥渴的主题,惟独在耶稣内启示自己的天主能够解除人类生命的饥渴。 要获得永远的生命必须认识这个恩赐,只有真正寻求的人才能得到天主恩赐。 「我们不了解,我们所有的天主圣言中蕴含了什么样的宝藏。」 但愿马丁路德的这句名言能够激励我们渴求天主圣言的宝藏。
人类生命的真正满全「以心神以真理朝拜天主」,这是使所有不同种族来源的人能够彼此和平相处,形成一个「家庭」的唯一可能性。 天主寻找真正朝拜祂的人,而且是经过耶稣基督寻找这样的人。
二、撒玛黎雅人接受耶稣(27-42)
这段经文的第二部分叙述「撒玛黎雅人接受耶稣」的情形,其中又可分成三个小段落:门徒们归来(27-30)、耶稣教导门徒(31-38)、撒玛黎雅人的到来(39-42)。
门徒归来(27-30)
通常犹太经师不和妇女们交谈,也不教导妇女们; 耶稣面对妇女们却和面对男人的态度一样。 由附近村庄购买食物回来的门徒们,看见耶稣和撒玛黎雅妇女谈话而不知所措。 由于这个女人猜测耶稣可能是默西亚,因此吸引了住在息哈尔的撒玛黎雅人们来到水泉旁。
耶稣教导门徒(31-38)
门徒们惊讶耶稣的态度而不知该如何反应,只能招呼耶稣用餐,这个行动却引出耶稣另外一个象征性的语言,并显示门徒们也不了解降生成人的天主子。 耶稣宣称祂赖以生活的食物是天父的旨意,说明祂完全和天父一起工作行动,一直延续到耶稣公开生活结束之时。 耶稣称自己是「被派遣者」,这是若望福音中耶稣多次用来称呼自己的方式。
耶稣提到还有四个月便能收割的庄稼就是福传的象征,然而庄稼的果实现在就要产生,因为撒玛黎雅人的到来就是这个意义。 「永生的果实」含有一个和一般庄稼不同的法则:种子和收获是结合在一起的。 门徒们应该明白,任何一个福传或牧灵的服务都是建筑在其他人的努力之上,唯有彼此合作才能够产生真正的成效。 种子和收获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福传工作者必须时时努力永不间断。
撒玛黎雅人的到来(39-42)
经文首先再次强调这位妇女的媒介角色,许多撒玛黎雅人经由她的话而信从耶稣。 耶稣在这个地方停留了「两天」,一方面可能表达祂长时间的教导他们(参阅:若一39),另一方面,也可能暗示了初期教会定下的福传规则。 初期教会写成的「十二宗徒训诲录」曾指出,往来各地传播福音的人不可在一个地方停留超过两天。 撒玛黎雅人的信仰最终是建基于「耶稣的话」,他们宣称耶稣是「世界的救主」,意思是超越世上所有宗教的唯一真天主。
【综合反省之二】
这段经文的主题是耶稣亲近一切的人,把自己启示给所有的人。 门徒们因为祂和撒玛黎雅妇女谈话而感到惊讶,圣奥斯定说:「耶稣寻找迷失的人,而人们却因此感到惊讶。」
耶稣的食物是天父的旨意,而天父的旨意是愿意所有的人都得救,就如我们渴望得到食物一样,耶稣也渴望救援我们。 谁如果参与这样的播种与收获行动,就能有这样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