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良十四世22日周六在禧年接见活动中指出,面对不公不义,怀有希望意味著采取立场,让耶稣的火在我们和教会内燃烧。
——愿耶稣的火在我们内、在整个教会里熊熊燃烧!教宗良十四世11月22日周六上午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禧年接见活动,以这番话勉励朝圣者和信众。
在场众人首先聆听了选自《路加福音》的经文(参阅:路十二48-50)。教宗首先解释道,「『给谁的多,向谁要的也多;交托谁的多,向谁索取的也格外多。』(48节)耶稣对最亲近的门徒们这样说」。我们至今为止在旅途中也领受了很多,因此耶稣对我们期望很深。「这是信赖与友谊的标记。祂对我们的寄予厚望,因为祂认识我们,知道我们做得到!」
当天选读的经文也提到,耶稣来「是为把火投在地上」(49节)。教宗阐明,那是「在尘世的天主圣爱之火,以及在我们心中的渴望之火」。在某种意义上,耶稣夺去我们「不想被人打扰」的假平安,带给我们「如火一般」的真平安。
耶稣的平安「对我们提出很多要求,尤其要求我们要采取立场」。「面对不义、不平等、人的尊严遭到践踏,以及弱势群体被剥夺话语权」的情况,教宗敦促我们「采取立场」,因为「怀有希望意味著采取立场」。
关于这点,教宗提出了美国妇女戴伊(Dorothy Day)的榜样。戴伊生活在20世纪,当时美国的发展模型「没有为每个人都创造同样的机会」。戴伊深知,「作为基督徒,她必须关怀工人、移民,以及被经济体系抛弃的人」。教宗表示,戴伊「书写并服务,这就是采取立场」。
戴伊以记者的身份书写,「不仅自己深思,也帮助人们思考」。而且她也为有需要的人供应餐食、提供衣物。教宗指出,戴伊「将理智、心灵和双手结合起来」。
戴伊激励了成千上万人在众多城市和社区开设「仁爱与正义的据点」。它们不是大型的服务中心,而是「人人叫得出彼此名字、互相认识的地方」,愤怒在那里「化为共融与行动」。「如此一来,怀有希望意味著采取立场」。这正是和平缔造者所做的事。
教宗最后勉励众人「效法耶稣并与耶稣一起」采取立场,「以祂的火为自己的火」。「愿禧年使耶稣的火在我们内,以及在整个教会内重新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