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府讲道神师帕索里尼神父3月28日在梵蒂冈保禄六世大厅带领了四旬期周五的第二场默想,谈论「圣神内的自由」。他强调,基督是全然的自由,因为祂从不强求于任何人,而是以真理和爱拯救世界。
——「圣神内的自由」是教宗府讲道神师帕索里尼神父3月28日在四旬期周五第二场默想中省思的主题。他从耶稣公开生活的几个事迹出发,阐述了祂全然的自由和拯救世界的方式。
不要立刻投以信任
帕索里尼神父谈论了天主子耶稣的三大教导,即:不要立刻投以信任,要懂得让人失望,以及不要强求于人。
谈到第一点、不要立刻投以信任,教宗府讲道神师引述了一段福音事迹(若二23-25):耶稣虽然在耶路撒冷受到许多人的赞赏,但祂却不信任他们,因为「祂认识在人心里有什么」。
帕索里尼神父由此提到当今世界的个人主义、攀比竞争,以及总是想要被人欣赏的需求。他表示,耶稣远离的正是这种快速且肤浅的认可,因为祂深知人心,尽管天主圣神寄居在人心中,并对人的心灵说话,但人心是极度脆弱的、容易被操弄,而且人心善变又胆怯。
耶稣善师期待人作出更有意识、更成熟的回应。简单来说,这成长并非机械性的发展进程,而是要有审时度势的能力,懂得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这是因为所有重要的事都需要时间、耐心、承诺和付出。耶稣虽然看起来冷淡地远离人群,实际上是深怀智慧,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懂得让人失望
基督给我们的第二个教导是要学会让人失望。为了分析这点,帕索里尼神父引用福音中客纳罕妇人求主治愈她女儿的事迹(参阅:玛十五23-24)。那时候,耶稣「一句话也没有回答她」,连同情的目光也没有。
教宗府讲道神师解释道,面对苦难,耶稣表现得很无情,因为祂并不以救世主自居,不借以觉得自己很重要,而且祂不怕在他人眼中显得无足轻重。随后,在客纳罕妇人的坚持下,耶稣承认她的大信德:这份信德期盼事情能往最好的方向改变。因此,耶稣表面的冷漠其实是一种教育,它让人心中的信任得以浮现出来。
希望带来平安
基督的第三个教导是祂能与人们的意见保持距离。《若望福音》记载的增饼奇迹便是一个例子(六14):现场众人开始兴奋躁动时,耶稣独自退避一旁。
帕索里尼神父指出,这是因为耶稣明白人心的脆弱。耶稣回到门徒中间时,门徒们已经陷入困境,遭受暴风雨的打击。教宗府讲道神师阐明,这场风雨象征了人的一切恐惧,以及人辨认不出那暗藏在脆弱内的力量。然而,即使在最黑暗的夜里,耶稣依然是从不叫人蒙羞的希望:祂平息风浪,带来平安。
教宗府讲道神师最后总结道,上主并未强求祂的子女随时准备好承行祂的旨意;相反地,祂担心儿女们无法自由地表现各自的感受,被禁锢在无用的自满里,沦为自己和他人期许的奴隶。
我们应当有勇气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向更伟大的生命敞开,走近天主的国,因为真理和爱不需要强求于人,而是等待事物自由地成熟。这就是基督拯救世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