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普世教会 > 帕索里尼神父四旬期首场默想:永生是从此刻便已开始的现实 >> 正文

帕索里尼神父四旬期首场默想:永生是从此刻便已开始的现实

发表时间:25-03-12 来自:【梵蒂冈新闻网】 作者:  点击次数:580

圣座各部会首长于39日四旬期第一主日下午5点开始了在保禄六世大厅进行的避静,直到14日结束。教宗府讲道神师帕索里尼神父带领避静,其主题是永生的希望。在第一天的默想中,帕索里尼神父指出:我们常常被必须完美的观念所困扰,然而福音教导我们,真正的不完美并非脆弱,而是缺乏爱。

 

——一年一度的四旬期圣座各部会首长避静于39日下午在梵蒂冈保禄六世大厅开始举行,由教宗府讲道神师帕索里尼(Roberto Pasolini )神父带领,其主题是永生的希望。以下是此次避静的首场默想撮要。

帕索里尼神父指出,教会的信仰建立在基督的复活之上,自古以来向世界宣示死亡之后的生命希望。然而,随著时间推移,这一承诺逐渐黯淡,如今与其说被质疑,不如说被漠视。面对这样的冷淡,信徒蒙召重新发现永生的价值与美好,使其恢复真正的意义。这项使命在今年禧年——以及当今圣父教宗所经历的深刻苦难之际——显得尤为紧迫。

本次围绕永生主题的避静灵修之旅,根基于基督信仰的启示。教宗府讲道神师表示,我们首先从《天主教教理》汲取一些总结性的表述,它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概述神学思想。《教理》认为死亡不是终结,而是通往永生、与基督共融的途径。这一概念源于圣保禄宗徒致罗马人书,圣保禄宗徒在书中指出,藉著圣洗圣事,我们与基督的死亡和复活相契合,从而获得新生命。

根据《天主教教理》,死亡之际,人将面临个人审判,即依据他是否接受或拒绝天主的恩宠而受到评判。然而,救恩并不局限于那些正式认识基督的人。梵二大公会议指出,凡是遵循良知、真诚寻求天主的人,也能获得永生。《教理》强调,最后审判的标准并非仅限于外在行为,而是取决于人是否真正活出了爱,正如圣十字若望所言:在生命的尽头,我们将按照爱接受审判。

人的最终命运归结为三种可能:天堂、永罚(地狱)和最后的炼净(炼狱)。天堂是人类最终的圆满,与基督建立永恒共融,在祂内找到真正的自我。地狱被描述为与天主的彻底隔绝。然而,教会从未明确宣称任何一个人确实被判入地狱。炼狱指那些虽然处于天主恩宠之中,但尚未完全准备好进入天堂的人,须经历净化的过程。也许,正是在炼狱这一最终归宿的概念中,我们能看出基督信仰启示的独特性。这最后炼净的时刻是灵魂彻底面对天主无限之爱的机会。

教会关于永生的反思,不是为了制造恐惧,而是为了滋养希望,强调我们的归宿取决于我们如何自由地选择在爱中生活。真正的炼净不在于达到完美,而是在天主之爱的光照下,完全接纳自己,超越我们必须成为他人才能获得救恩的错觉。

最后,帕索里尼神父说道,我们常常执著于必须完美,然而福音告诉我们,真正的不完美不是脆弱,而是缺乏爱。炼狱可以被视为最后的机会,让我们摆脱不够好的恐惧,平静地接受自己,并将其转化与他人建立关系和共融的场所。炼狱可以被理解为我们最终不再要向天主证明什么,而只是允许自己被爱的时刻。因此,永生不仅仅是未来的奖赏,而是一种从此刻便已开始的现实,只要我们学会在爱与基督的共融中生活。最终,我们的归宿不是写在恐惧中,而是铭刻在希望里。死亡不是失败,而是我们终于得见天主圣容的那一刻,并发现终结只是新的开始。

 

第1页

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20号 邮编:200030 电话:021-64412211 传真 021-64276221
E-mail:guangqis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