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
2016年世界和平日文告
克服冷漠与赢得和平
1. 在新年伊始,我不但愿与大家分享此一深刻的信念,也诚挚的祝愿全世界的每一个人、每一家庭、民族及国家──包括所有的国家及政府元首和各宗教领袖们,都能兴盛、平安,并实现愿望。我们一如以往仍然相信,在2016年我们仍会在各个不同的层面中,坚定自信地追求正义与和平。和平是天主的恩赐,也是人类的一项任务,而天主把这恩赐托付给所有受召去达成此目标的人。
持守希望的理由
2. 令人难过的是,去年一整年中充斥着战争和恐怖主义,加上绑架、种族或宗教迫害,以及滥用权力等等。在世界上许多地方,上述现象如此普遍,以致构成了「零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在这一年已近尾声,然而在展望新的一年之际,一些发生过的事情对我有所启发,使我鼓励每一个人,对于人类可以克胜邪恶、对抗退缩和冷漠一事,不要失去希望。那些事情证明我们在面对危急情况时,能够表现出团结一致,并能超越自私自利、冷淡和漠不关心。
我愿在此把各国领袖曾聚集在一起的2015年联合国气候高峰会(COP21),这个会议是要找寻新方法来对抗气候变迁,以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地球。我们也可想起两件较早期的全球性事件:在阿地斯阿贝巴举行的印非高峰会(Addis Ababa Summit),投注资金来促进全球的永续发展,另一就是采用联合国2030年永续发展议程(the United Nations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目标是确保,在2030年全世界人民──特别是那些贫穷的人民,能享更有尊严的生活水平。
对教会来说,2015年是特别的一年,因为今年是梵二大公会议两份文献发表的五十周年,这两份文献清楚地表达了教会对世人的团结关怀。教宗若望廿三世在大公会议开始时,就想大大敞开教会之窗,改善她与世界的沟通。《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及《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这两份文件,标志了交谈、团结关怀和陪伴的新关系,是教会力求在人类大家庭中唤醒的态度。在《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中,教会表达她与非基督宗教交谈的开放态度。《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是建基于承认「我们这时代的人们,尤其贫困者和遭受折磨者,所有喜乐与期望、愁苦与焦虑,也都是基督信徒的喜乐与期望、愁苦和焦虑」1,教会建议要就我们这世界的难题与全世界人类大家庭交谈,作为团结关怀、尊重与爱护这世界的表示。2
今年是慈悲禧年,我也愿顺着这样的态度,邀请教会一起祈祷和工作,使每一个基督徒有一颗谦卑同情的心,能够宣扬慈悲、为慈悲作见证。我希望我们都能学习 「宽恕和给予」,更能够接纳「那些生活于社会最边缘的人士──而边缘人士是现代社会所造成的」,同时「不流于贬抑人性的无动于衷,或一成不变的日常任务,导致我们发现不到新事物!我们要抗拒只懂破坏的愤世嫉俗心态!」3
有许多很好的理由让我们相信,人类有能力在精诚团结,并在互相联系、相互依赖的基础上共同合作,以彰显我们对较弱小弟兄姊妹的关怀,以及维护公益。这种相互负责的态度,是建基于我们的重要召叫──友爱和共同的生活。个人的尊严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天主按祂肖像创造人类的初衷。天主赋予我们受造物不可剥夺的尊严,我们与所有的弟兄姊妹都相互有关系,对他们,我们负有责任;也要与他们团结,共同合作。缺少了这样的关系,我们就略逊于人。那时我们会明白,冷漠真是人类家庭的一大威胁。在我们就要进入新的一年之际,我愿请求每一个人探讨此一现实,以克服冷漠并赢得和平。
不同类型的冷漠
3. 冷漠显然不是新的现象,历史上每个时期都有人对贫困的人关闭心门,对四周发生的事闭目不视,转过身子避免介入他人的困难。但在我们这个时代,冷漠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事件,而有了更广的层面,于是产生了某种「全球性的冷漠。」
人类社会中的第一种冷漠是对天主冷漠,因而导致对近人及对环境的冷漠。这是虚假的人道主义和实用的物质主义,加上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会以为自己就是自己的本源,而且是自己本身、自己的生命和社会的创造者。我们感到自满自足,不但想要找到天主的替代者,更想完全不需要天主。结果我们认为除对了自己以外,不欠任何人什么,只求自己的权利 4。教宗本笃十六世不认同这错误的理解,他观察到,人类本身以及人的发展都不能光凭自己就能解答我们对终极意义的疑问。5教宗保禄六世也同样表示「真正的人文主义,必须向至高者开放,承认人生的真正意义来自一个召叫。」
对邻人的冷漠,会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有些人见多识广;他们听广播,看报纸、看电视,但是他们只是机械化地做这些事,并未真正参与其中。他们模糊地知道令人痛苦的悲剧,但他们感觉不到与自己有关,也没有恻隐之心。他们只把目光、思想行为集中在自己身上。我们必须说,今天尽管信息多到爆炸,但并未使我们更关心他人的困难──那需要开放的心和团结关怀的态度。7 事实上,太多的信息会让人的感觉麻木,而且多少会降低了问题的严重性。「有些人直接了当地谴责贫穷国家造成的麻烦,由此得到满足;这些控诉者纵容未获证实的以偏概全,宣称某种『教育』可解决问题,会使人平静、并把人变得温顺无害。此说固然惹人恼火,但火上加油的是根深蒂固的贪污,遍布不同国家,从政府到商业以及各种机构,无论领导人的政治噱头是甚么,总之,到处有人贪污,试想那些被排挤到社会边缘的人看到社会如此腐败,怎会按捺得住!」8
另外,对自己身边事物──尤其是那些不直接触及我们的事物,毫不关心,也可看出人的冷漠。有些人宁愿不问问题或寻求答案;他们过着舒适的生活,对受苦者的哭号声充耳不闻。我们在几乎察觉不出的情况下,已无法对他人及他人的困难感到同情;我们没有兴趣去关怀他们,仿佛他们该为自己的困难负责任,而与我们无关似的。9 「在我们健康、舒适时,很容易忘记他人(但是天主父绝不会如此):我们不关心他们的困难、他们的痛苦以及他们所承受的不公义……。我们的心日趋冷漠。只要我还算是健康、过得舒适,我就不会想到那些比较不顺心的人。」10
因为我们住在同一个家园中,我们必须关心这个家园的状况,这是我发表《愿祢受赞颂》通谕的想法。水和空气的污染、不分轻重地砍伐森林,破坏自然环境,这些往往是人对人的冷漠所造成的结果,因为万事万物都互相关连的。还有我们对待动物的方式,也会影响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11 还有人在其他地方为所欲为,但在自己家中却不敢这么做。12
和平受到全球化冷漠威胁
4. 对天主的冷漠超越了个人的内在与心神的氛围,能影响到公共及社会领域。正如教宗本笃十六世所指出,「天主的荣耀与人类在世的平安密切相关。」 13 确实,若不开放心胸,接纳超性事物,人类很容易成为相对主义的牺牲品,很难公正行事、并致力于和平。14 漠视天主和否定天主,会使人不承认有高于他自己的规范,而唯以自己为标准,于是造成了无限制的残酷和暴力。15
同时在个人和公共的层面上,对邻人的冷漠,是出于对天主的冷漠,表现在对个人及公共事务不关心、少投入,这样反而会延长了不公义和社会严重失衡的情况。进而造成冲突或产生不满的气氛,迟早爆发为暴力及不安全的行为。
冷漠和缺乏投身造成严重的有亏职守,而我们每一个人本应按自己的能力以及在社会上的角色,努力促进公益,特别是促进和平,因那是人类最宝贵的资产。16
在制度面上,对他人冷漠、漠视他人的尊严、基本权利和自由,当这些成为追求利益和享乐之下的文化,则会滋生不正义的行为和政策,甚至将其合理化,最终成为对和平的威胁。冷漠甚至令人把可悲的经济政策视为合理正当,而那会孕育不公义、分裂和暴力,以保障个人或国家的福利。更常见的是,为了巩固并维持势力和财富而制定的经济和政治计划,甚至不惜践踏他人的基本权利和需要。当人们目睹他们的基本权利,如食物、饮水、健康照顾或就业的权利遭到否定,他们就会用武力来获取了。17
此外,默许砍伐树林、污染、大自然的灾难,这会破坏生态系统,而根绝整个小区,造成严重的不安全,最后则产生新形式的贫穷,新的不公义,到后来,安全与和平都大受威胁,这些都是对自然环境冷漠的后果。试想,有多少战争是因为缺乏物资或是对自然资源贪求无厌而产生?有多少战争还会继续进行下去?18
从冷漠转到慈悲:内心的悔改
5.2015 年和平日文告的主题是「不再是奴隶,而是弟兄姊妹」,在那篇文告中,我追想起圣经中第一个人类弟兄的图像,就是加音和亚伯尔(参看创四1-16)。我是希望大家注意到,从一开始,这弟兄之情就怎样遭到背叛。加音和亚伯尔是兄弟,两人出于同一母胎,他们有同样的尊严,也同样是按天主肖像所造;但他们兄弟阋墙。「加音不但受不了亚伯尔,还出于嫉妒而杀害亚伯尔。」19 杀害兄弟是一种背叛,加音拒绝承认亚伯尔是弟弟,就成为家庭的手足情谊、团结关怀及相互尊重被破坏的第一个例子。
天主于是介入,提醒人们对同胞手足的责任,正如祂在亚当和厄娃──我们的原祖父母与造物主天主的关系破裂时,也曾提醒他们一样。「上主对加音说:『你弟弟 亚伯尔在哪里?』他答说:『我不知道,难道我是看守我弟弟的人?』上主说:『你作了什么事?听!你弟弟的血由地上向我喊冤』。」(创四 9-10)
加音说他不知道他弟弟发生了什么事,又说他不是看守弟弟的人。他对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命运不负责。他觉得自己与这些无关。他对胞弟漠不关心,轻视与他同血缘的人。多么可悲!这个关于兄弟、家庭、人类的故事,多么令人难过!这是兄弟之间冷漠的第一个表现。然而天主并不冷漠。在他眼中,亚伯尔的血有无限的价值,他要求加音交代清楚。在人类刚开始时,天主显示出祂参与人类的命运。后来,以色列子民在埃及成了奴隶,天主再次介入,对梅瑟说:「我看见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痛苦,听见他们因工头的压迫而发出的哀号;我已注意到他们的痛苦,所以我要下去拯救百姓脱离埃及人的手,领他们离开那地方,到一个美丽宽阔的地方,流奶流蜜的地方」(出三 7-8)。我们应注意文字中使用的动词,都是用来形容天主的干预:他看到、听见、注意到、下去和拯救。天主并未保持冷漠。祂关心注意,也采取行动。
天主同样在祂的爱子耶稣身上,下到我们中间。祂取了肉躯,并在各方面都跟我们一样,除了没有罪以外。耶稣与我们认同:「祂在众多弟兄中作长子」(罗八 29)。耶稣不仅仅满足于教导群众,祂还关心他们的福祉,特别是在看到他们挨饿(参阅谷六 34-44)或没有工作时(参阅玛廿 3)。祂不只关心人,也关心海中的鱼、天空的飞鸟、植物和树木,大小生物他都关心。祂注意也爱护一切受造物。但祂不仅止于看见,祂还触及人们的生活,跟他们说话,帮助他们,对那些贫困有需要的人显示仁慈。不只如此,祂还强烈地动心、落泪哭泣(参阅若十一 33-44)。祂尽力中止痛苦、哀伤、悲惨和死亡。
耶稣教导我们要像天上的父一样慈悲(参阅路六 36)。在善心的撒玛黎雅人的故事里(参阅路十 29-37),祂谴责那些见人有需要,却不伸出援手的人,那些「从旁边走过去的人」(参阅路十 31-32)。耶稣藉这个例子教导那些听祂讲话的人,特别是祂的门徒,应停下脚步,用各种可能的方法,为减轻这世界的痛苦,减轻我们弟兄姊妹的痛苦尽一分力,不论我们有多忙碌,也要先从花自己的时间开始。冷漠往往会找借口:必须遵守礼仪的规定、还有许多事该做、藏身在敌意和偏见背后,而这些正是使我们分裂的原因。
天主的心是慈悲的。天主子民所组成的大家庭中的每一分子,也应该怀有一颗慈悲的心;只要人享有人的尊严,也就是在受造物身上反映出天主的容貌,那颗心就悸动得更快。耶稣告诉我们,对他人──异乡人、病患、囚犯、无家可归的人,甚至我们的敌人──的爱,正是天主用以判断我们行为的标准。我们永远的命运就与此有关。难怪保禄宗徒告诉在罗马的基督徒,「应与喜乐的一同喜乐,与哭泣的一同哭泣」(参阅罗十二 15),他也鼓励格林多人多多捐献,做为与教会受苦的弟兄同心同体的表现(参阅格前十六 2-3)。圣若望则写道:「谁若有今世的财物,看见自己的弟兄有急难,却对他关闭自己怜悯的心肠,天主的爱怎能存在他内?」(若壹三 17;参阅雅二 15-16)
这就是为什么「教会,为了她所传扬之讯息的可信性,教会绝对需要活出慈悲,见证慈悲。教会的语言、态度,必须传达慈悲,好能触动所有人民的心,再次启迪他们寻找回归天父的途径。教会的首要真理就是基督的爱。教会成为这爱的仆人,将这爱通传给所有人:这爱是乐于宽恕的,并甘愿把自己交付。因此,那里有教会的临在,天父的慈悲就有了左证。简而言之,在我们的堂区、团体、协会和运动,那里有基督徒,人就应该找得到慈悲的绿洲。」20
我们蒙召叫,使怜悯、爱心、慈悲和团结关怀成为真正的生活方式,作为我们彼此关系的准则。21 为此,我们的心必须改变:天主的恩宠必须把我们的铁石心肠转变为血肉的心(参阅则卅六 26),能以真正的团结关怀之心接纳他人。因为团结关怀远甚于「对远近许多不幸者的空洞同情或肤浅的哀伤。」22 团结关怀是「一项将自己献身于共同利益的坚决而持续的决心;也就是献身致力于每一个人的和整体的利益,因为我们对所有人都要负责任」23,因为怜悯是由手足情谊涌流出来的。
从这一点就能注意到我们这时代的苦恼,以及日渐增加的相互依赖──尤其是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在个别人士及团体之间,以及与世界上其他人士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以最合适的伦理及社会态度来响应,这就是「团结关怀」。
建立一个团结关怀与慈悲的文化,以克胜冷漠
6. 团结关怀既是由于个人悔改而产生的伦理德行和社会态度,团结关怀也要求负责教育和陶成的人投身于其中。
首先我想到的是家庭,家庭蒙召叫去实行首要和重要的教育使命。家庭是实践和传承爱和手足情谊、共聚和分享、关怀照顾他人的第一个场所。家庭也是传递信仰的最有利的场所,就从母亲教导子女的简单祈祷、敬礼等开始。25
在学校或其他场合教育儿童和青年的老师们,工作最为困难,他们应该意识到他们的责任也扩及生活中的伦理、精神和社会层面。自由、相互尊重和团结关怀的价值,可以从孩子幼年时就传递给他们。谈到教育者,教宗本笃十六世说道:「每一个教育场所都可以成为一个向着超性开放、也向他人开放的场所;一个交谈、凝聚团结力、注意聆听的场所,在那里,年轻人感到个人的能力和内在的丰富都受到赏识,能学会看重他们的弟兄姊妹。愿年轻人能受到教导,在日常的行善,表达爱心,积极参与中建立一个更富人性及更友爱的社会中,体验到喜乐。」26
媒体工作者也负有教育和陶成的责任,尤其是在今日,信息和媒体的传播管道如此广布。他们的首要责任是为真理服务,而不是为特定的利益服务。因为媒体「不仅提供信息,也培育阅听的人的心智,因此他们对年轻人的教育可以有重大的贡献。绝对不要忘记,教育和传播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教育透过传播而产生,而传播又能或好或歹地影响一个人之人格的形成。」27
媒体工作者也应留意,获得信息及公诸于世的方法,必须是合法且是道德上所容许的。
和平:团结关怀、慈悲与怜悯的文化之成果
7. 在意识到全球性的冷漠带来的危险的同时,我们也应承认,在上述的情景中,也有许多正面的行动,证明我们能够付出怜悯、慈悲与团结关怀。
在此我想举几个值得赞美的献身服务例子,来证明我们都能够不对近人闭目不视,以克服冷漠。这些例子都是在我们走向更人性化的社会之路上的一些良好做法。
还有许多非政府和慈善机构,不论是教会内或教会以外的,他们的成员不畏困难和危险,在瘟疫、灾难、武装冲突中,照顾伤者和病人、埋葬死者。我也愿提提那些帮助移民的个别人士和机构──那些移民飘洋过海或走过沙漠,只为寻求过更好的生活。他们的努力包括精神和物资上的爱德工作,而在我们生命的终结时,我们就是依据这些来受审判的。
我也想到那些新闻记者和摄影记者,他们在艰困的情况下报导,提供能唤醒我们良心的影像及舆论;还有献身于维护人权的人士,尤其是维护少数民族及宗教上的少数群体、原住民、妇女和儿童,以及我们弟兄姊妹中最软弱易受伤害者的人权。在他们当中许多圣职人员和传教士,身为牧者,留在羊群身边支持他们,特别是在武装冲突时,不在意危险和艰难。
有多少家庭在工作和社会的困境中,仍然牺牲自己,给孩子「反主流文化」的教育,教导孩子团结关怀、怜悯同情和手足情谊的价值!有多少家庭敞开心胸和打开家门,接纳遇到困难的人,例如难民和移民!我愿特别感谢那些乐意回应我的请求,接纳一个难民家庭的个人、家庭、堂区、宗教团体、隐修院和朝圣地。28
最后我愿一提那些着手于团结关怀工作的年轻人,以及那些在自己的城市和国家中及其他地方,慷慨地帮助穷困者的人士。我感谢并鼓励每一个人来参与这种努力,他们的努力常常未受到注意。他们对正义的饥渴会得到满足,他们的慈悲会引领他们找到慈悲,而且身为和平缔造者,他们将被称为天主的子女。(参阅玛五 6-9) 慈悲禧年标记中的和平
8. 在慈悲禧年的精神中,我们都蒙召叫,去了解冷漠如何在生活中显示出来,并以具体的工作来改善四周的世界,首先就要从自己的家庭、邻舍和职场开始。
民间社团也同样被召叫,要对最易受伤害的人特别表达关怀,例如囚犯、移民、失业以及体弱的人。
说到囚犯,在许多方面都急需实际的做法,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特别要关心那些在狱中等待审讯的人。29 我们得记住,法律制裁的目的是让人重生,国家的法律应考虑到是否可用其他已定的制裁,代替监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愿再次请求各国政府,若是仍有死刑,请考虑废除死刑,对犯人给以特赦。
至于移民,我请求重新检讨移民法,使这法律能在尊重彼此权利和责任的情况下,反映出对移民的欣然接纳,并让移民更轻易地融入。我们也应特别考虑到居留法所订的条件,因为若在不得已情况下非法居留,就会导致犯罪。
在这禧年,我也要请求各国领袖,对于因没有工作、土地和居所的弟兄姊妹,要落实对他们有利的具体措施。我想到的是,创造有尊严的工作机会来对抗失业的社会灾害,因为后者会影响许多家庭和年轻人,对整个社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失业的严重代价就是人们失去尊严感和希望,补助给失业人士和其家庭的社会福利金,是必须的,但只能解决部分问题。我们也应特别关注妇女,因为遗憾的是,在工作中她们依然受到歧视,而且有些妇女的工作并不安定,工作环境也很危险,得到的薪资更与其社会使命的重要性不相称。
最后我要说,我希望有关人士能采取有效率的方法,来改善病人的生活条件,也就是确保他们都能得到医疗和药物,同时可以享有家居护理。
各国领袖也蒙召叫,要有超越自己国境的远见,检讨与其他民族的关系,使他们真正参与和纳入国际社会的生活中,以确保国际大家庭的兄弟情谊。
我怀着这样的心情,愿向各国领袖作三个呼吁:拒绝把他国人民卷入冲突或战争,那样不但破坏物质、文化和社会遗产,长远来看,也破坏他们的伦理和精神的完整性;其次请求能免除较贫穷国家的国际债务,或是以可以长久的方式来处理;第三则是采取合作的政策,不向某种意识型态的专制低头,反会尊重当地人民的价值观,同时,无论如何也不要伤害未出生胎儿最基本且不可剥夺的生存权。 我把这些思考,以及我对新年最真诚的祝愿,交托给至圣童贞圣玛利亚人类之母的转祷,她关心我们人类大家庭的需要,她会向她的爱子耶稣──和平君王,为我们的祈祷求得垂允,且降福我们每天为建立充满友爱、团结的世界所作的努力。
发自梵蒂冈,2015年12月8日
圣母始胎无染原罪瞻礼
慈悲特殊禧年开幕
教宗方济各
(台湾明爱会恭译)